联系电话: 13951899110
联系我们

手机:13951899110

电话:(025)8411-0110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门大街1号汉中新城11楼G座

南京律师在线咨询
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南京刑事律师网>联系我们

离婚后起诉抚养权的被告是谁?

南京刑事律师网 www.njLs110.com

父母双方均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该抚养义务不因任何原因而消除,即便是夫妻因感情破裂离婚了,对于孩子也依然有抚养义务,但是一般夫妻离婚后法院会将孩子判给夫妻一方,如果双方均不愿抚养孩子,那么离婚后起诉抚养权的被告是谁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离婚后起诉抚养权的被告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此条规定仅是确立了抚养权归属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为原则,综合未成年子女的年龄、与父母的感情、父母双方的经济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由此可知,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不因夫妻离婚而消失,即便离婚,夫妻双方仍然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如果夫妻双方均不愿承担抚养义务的,起诉抚养权的被告应该是夫妻双方,如果夫妻一方作为孩子的主要监护人,而另一方不愿承担抚养费义务的,起诉抚养权的被告即为不愿承担抚养义务的一方。
二、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判定

(一)两岁以下孩子的抚养权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二)两岁以上十岁以下孩子的抚养权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如果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三)十岁以上孩子的抚养权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离婚后起诉抚养权的被告是谁”,如果夫妻双方都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起诉抚养权的被告为夫妻双方,如果夫妻一方不愿承担抚养义务的,起诉抚养权的被告则为不愿承担抚养义务一方。通常情况下,夫妻离婚后孩子的主要监护权判给谁,一般是以对孩子的成长生活最为有利而决定。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抚养权的问题,可以登录咨询。



·村民股份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村民股份是夫妻共同财产吗?一、村民股份是夫妻共同财产吗?村民股份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就应该要视该股份取得的时间而定。《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统一规定
    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统一规定为法定假日,其中就包括清明节。清明节正处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所以很多人会趁着这个假日出来旅游,摆脱自己上班的劳累。国家为此也规定了很多优惠的措施,......

·出轨离婚可以要求赔偿吗?
    出轨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婚外情,严重的情况下出轨行为可能会构成重婚或非法同居。但对于一般的出轨行为来讲,要是因此导致夫妻离婚的话,是否能要求对方进行赔偿呢?我们为您做详细解......

·退还彩礼的证据都有哪些
    一、退还彩礼的证据都有哪些在彩礼返还纠纷的案件中首先的一步就是要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一)这种状态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反映出来,表明......

·什么是离婚财产分割公证书样本?
    结婚让人们开心,离婚总让人丧气。而离婚后关于家庭财产如何分配更是让许多的家庭在离婚时更加不满。因此产生的各种案件也让人忍俊不禁。而一份离婚财产分割公证书样本正是离婚时候所......

·离婚诉讼赔偿的相关法条
    离婚诉讼赔偿的相关法条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