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南京刑事律师网>联系我们
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南京刑事律师网 www.njLs110.com
我们知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双方当事人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员工中途离职的现象。那么,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为此,我们在下文中整理了该问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辞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2、不辞而别需要承担责任吗?
如果您因个人原因离职,但不按照法律的要求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司法实践中会被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试用期的离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规定,需提前3日通知。辞职者需注意: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法律未要求一定使用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考虑,建议您不要偷懒,同样使用书面形式通知。
4、提交辞职需注意的事项
(1)建议使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或“辞职通知书”,不宜使用“辞职申请书”。因劳动合同解除权系单方权利,无需申请。如果使用“申请书”,司法实践中可能会被认为系您发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要约,协商解除需双方意思一致方可达到目的。因此,为确保您辞职无碍,宜用“通知书”;
(2)辞职通知一定要公司签收,您保留签收的证据。如果您将辞职通知交给公司但未签收,到时发生争议时公司会反过来说您未通知即擅自离职,属旷工行为,这样将对您非常不利。
5、如何确保签收
直接通过快递邮寄上述文件,并保留好邮寄底单,同时根据邮寄单号打印邮寄送达的详细单,一并作为证据保留好。
6、已依法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单位不同意辞职,如何解决?
只要履行了提前30日通知的义务,则可离职。
(1)《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可以解除合同。这种解除权是不附加条件的;
(2)根据劳动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三十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7、如何辞职才能确保员工利益最大化?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员工不需提前30日通知,提出辞职还可获补偿,这就是实践中常说的“被迫辞职”:
(1)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4)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员工权益;
(5)单位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无效;
(6)以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
(7)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员工人身安全。
需注意:
(1)您以上述理由辞职,公司一般是不会签收您的通知书的,建议您ems快递解除合同通知;
(2)通知书需写明确您的离职理由,比如因公司拖欠工资、克扣工资、不支付加班费、不缴社保等;
(3)无需提前30日通知,快递通知书后即可离职;
(4)注意当地司法实践对被迫辞职理由的适用条件。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关于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的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单来说,签订劳动合同辞职虽然一般情况下无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还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且还需要做好辞职交接手续,用人单位需要出具离职证明。
·个人办理工伤保险待遇?
个人办理工伤保险待遇?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主要是包括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的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主要是包括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的举证以及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的举证。劳动关系的存在决定着是否是工伤,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证明材料有工资条,劳动和合同等......
·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
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一、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应当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
·劳动仲裁超过半年不裁决怎么办?
劳动仲裁超过半年不裁决怎么办?申请劳动仲裁自受理至结束,要求45天内完成,最多可延长15天。逾期未做裁决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1、合同无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如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
·如何进行劳动关系认定一是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
如何进行劳动关系认定一是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应当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首要的与独立的标准。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的人身隶属性的集......
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辞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公司同意您不提前30天通知的除外。
2、不辞而别需要承担责任吗?
如果您因个人原因离职,但不按照法律的要求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司法实践中会被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试用期的离职时间
劳动合同法规定,需提前3日通知。辞职者需注意: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法律未要求一定使用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考虑,建议您不要偷懒,同样使用书面形式通知。
4、提交辞职需注意的事项
(1)建议使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或“辞职通知书”,不宜使用“辞职申请书”。因劳动合同解除权系单方权利,无需申请。如果使用“申请书”,司法实践中可能会被认为系您发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要约,协商解除需双方意思一致方可达到目的。因此,为确保您辞职无碍,宜用“通知书”;
(2)辞职通知一定要公司签收,您保留签收的证据。如果您将辞职通知交给公司但未签收,到时发生争议时公司会反过来说您未通知即擅自离职,属旷工行为,这样将对您非常不利。
5、如何确保签收
直接通过快递邮寄上述文件,并保留好邮寄底单,同时根据邮寄单号打印邮寄送达的详细单,一并作为证据保留好。
6、已依法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单位不同意辞职,如何解决?
只要履行了提前30日通知的义务,则可离职。
(1)《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可以解除合同。这种解除权是不附加条件的;
(2)根据劳动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三十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7、如何辞职才能确保员工利益最大化?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员工不需提前30日通知,提出辞职还可获补偿,这就是实践中常说的“被迫辞职”:
(1)未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4)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员工权益;
(5)单位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无效;
(6)以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
(7)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员工人身安全。
需注意:
(1)您以上述理由辞职,公司一般是不会签收您的通知书的,建议您ems快递解除合同通知;
(2)通知书需写明确您的离职理由,比如因公司拖欠工资、克扣工资、不支付加班费、不缴社保等;
(3)无需提前30日通知,快递通知书后即可离职;
(4)注意当地司法实践对被迫辞职理由的适用条件。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关于签订劳动合同中途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的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简单来说,签订劳动合同辞职虽然一般情况下无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还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的,且还需要做好辞职交接手续,用人单位需要出具离职证明。
·个人办理工伤保险待遇?
个人办理工伤保险待遇?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主要是包括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的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主要是包括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的举证以及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的举证。劳动关系的存在决定着是否是工伤,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证明材料有工资条,劳动和合同等......
·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
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一、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怎么赔偿辞退员工不提前一个月应当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
·劳动仲裁超过半年不裁决怎么办?
劳动仲裁超过半年不裁决怎么办?申请劳动仲裁自受理至结束,要求45天内完成,最多可延长15天。逾期未做裁决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1、合同无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如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
·如何进行劳动关系认定一是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
如何进行劳动关系认定一是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应当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首要的与独立的标准。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的人身隶属性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