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13951899110
联系我们

手机:13951899110

电话:(025)8411-0110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门大街1号汉中新城11楼G座

南京律师在线咨询
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南京刑事律师网>联系我们

上颌骨骨折工伤鉴定的结果是几级

南京刑事律师网 www.njLs110.com

工伤的情形和所造成的结果这些都是您难以预知的,如果工伤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的话,那么员工在医疗终结完毕以后还需要结合情况做工伤鉴定的。比如说像上颌骨骨折这样的事情,一般上颌骨骨折在我国的工伤鉴定标准当中是有规定的。下面我们就为您介绍一下上颌骨骨折工伤鉴定的结果是几级?

一、上颌骨骨折工伤鉴定的结果是几级?
根据GB/T16180一2014《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十级标准:1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可初步判定为十级伤残。具体结果要在治疗完毕后以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为准。
二、【工伤伤残鉴定流程】
1)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2)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3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4)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5)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6)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三、【工伤伤残鉴定的时间限定】
工伤一般是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律师按下列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二)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三)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应当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申请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的,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被鉴定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短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用人单位单独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长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上额骨骨折工伤鉴定的结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属于十级伤残,不过具体的您还是应该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去做工伤鉴定的。因为我国司法部要根据工伤鉴定结果为依据,口说无凭,拿到鉴定结果书以后才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高血压脑溢血算不算工伤
    高血压脑溢血算不算工伤?1、高血压引发脑溢血,不是工伤。但其中,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脑溢血死亡的,或者经抢救无效在48小时之内死亡的,视同工伤,享受工伤死亡待遇。二、《工伤......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处理 有哪些法律后果
    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处理有哪些法律后果拖欠工资是每一位劳动者都不愿意发生的,但是公司拖欠工资目前仍然是常见现象。很多人因为对于法律知识的欠缺也因此走上极端道路,下面我们就为您......

·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
    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不仅仅就解除劳动合同本身达成一致,还应当对一方或者双方提出......

·国企工资平时有加班工资吗?
    国企工资平时有加班工资吗一、国企工资平时有加班工资吗超过工作日半小时加班是有工资的,员工加班有时间限制。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只有在生产经营确有需要的情况......

·安排在春节加班怎么计算工资
    安排在春节加班怎么计算工资春节放假安排: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六,其中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该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日工资的300%加班报酬给劳动者,并且不能安......

·劳动者追缴加班费有期限吗?
    劳动者追缴加班费有期限吗?加班费的追讨有时间限制,因加班费引发的劳动纠纷可以申请劳动部门仲裁,仲裁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